礦用管材質量好壞的判斷方法
礦用管材作為礦山井下輸送水、氣、漿液等介質的核心部件,其質量直接關系到礦山作業的安全性與效率。由于井下環境復雜,管材需具備抗壓、抗沖擊、耐腐蝕等特性,因此掌握科學的判斷方法至關重要。以下從五個維度解析管材質量鑒別要點:
一、外觀與結構檢查
高質礦用管材表面應光滑平整,無裂紋、砂眼、氣泡等缺陷,色澤均勻。以鋼管為例,內壁需經防腐處理,無銹蝕痕跡;塑料管材(如PVC、PE管)切口應整齊,斷面無分層或毛刺。此外,管材壁厚需均勻,可通過游標卡尺測量多處取平均值,偏差超過標準值10%即為不合格。
二、材質與工藝驗證
1、材質成分分析
鋼管需符合GB/T8163標準,通過光譜儀檢測碳、硫、磷等元素含量,確保材質強度與韌性達標。塑料管材應標注原料等級(如PE100級),劣質產品常摻雜回收料,導致管材發脆、易斷裂。
2、焊接與連接工藝
鋼管焊接處需進行超聲波探傷檢測,無虛焊、夾渣等缺陷;塑料管材熱熔連接后,接口應呈均勻凸緣,冷卻后無凹陷或裂縫。
三、性能測試
1、承壓能力
通過液壓試驗機對管材施加1.5倍額定工作壓力,保持5分鐘無滲漏、變形即為合格。劣質管材在低壓下即出現鼓包或破裂。
2、抗沖擊性
采用落錘沖擊試驗,在-20℃低溫環境下,用規定重量的錘體從指定高度沖擊管材,無破裂則符合礦山惡劣工況需求。
四、認證與標識核查
正規管材需具備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證書(MA認證)、防爆合格證等資質,管體應清晰標注規格、型號、生產日期及廠家信息。避免選用“三無”產品或套牌管材。
五、供應商資質審查
優先選擇與大型礦山集團長期合作、具備完善售后體系的供應商,可要求提供同類型礦山案例參考,確保管材適配性與服務保障。
通過系統化檢測與資質審核,可有效規避買到劣質礦用管材的風險,為礦山安全生產筑牢基礎。